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分析冀鲁豫交界某三甲医院5年住院患者死因构成特点,为提升医疗技术与质量管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1329例住院死亡病例相关基本信息,按照ICD-10分类标准,采用统计描述、趋势分析、χ^2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年-2017年某院共出院患者319481人次,死亡1329例,病死率为4.16%,住院患者病死率随年份有线性上升趋势。男性死亡845例,死亡率为0.55%,女性494例,死亡率为0.29%,男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岁年龄组病死率最高为1.07%,5岁~14岁年龄组病死率最低为0.09%,不同年龄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5位死因及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35.99%)、肿瘤(24.92%)、损伤及中毒(14.16%)、呼吸系统疾病(8.66%)、消化系统疾病(4.74%)。循环系统疾病前5位病种死因构成比为70.71%,恶性肿瘤前5位病种死因构成比为71.0%,损伤、中毒前5位病种死因构成比为96.81%。结论循环系统为重要死亡原因,医院应着重提高医疗技术与多学科综合协作救治能力,采取措施降低中低风险死亡率,重视循环系统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还要加强对高年龄患者慢性病的防治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西泮联合问苯三酚在分娩中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初产妇规律宫缩愿意经阴道分娩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cm宫缩规律时给予间苯三酚80mg宫颈注射,加地西泮10mg肌肉注射,对照组不予干预。同时观察两组的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2h阴道流血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Ⅰ、Ⅱ、Ⅲ级分别为82、16、2例,对照组分别为30、58、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产程和第一产程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流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泮联合间苯三酚能明显缩短产程,减轻分娩疼痛,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ACS患者116例,随机单盲分为辛伐他汀组58例,常规治疗组58例,另外随机选择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血凝仪法测定Fib含量,胶体金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AC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Fib[(4.92±0.65)g/L∶(2.61±0.48)g/L]、D-二聚体[(0.58±0.16)mg/L∶(0.16±0.06)mg/L]水平明显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Fib、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Fib[(2.82±0.55)g/L∶(4.92±0.53)g/L]、D-二聚体[(0.22±0.07)mg/L∶(0.57±0.14)mg/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Fib(4.86±0.56)g/L,D-二聚体(0.53±0.12)mg/L]水平(P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Fib、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延缓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症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并找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脑卒中所致的单侧空间忽略症(USN)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住院的脑卒中所致的USN患者72例作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评估患者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发病4周后,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单侧空间忽略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抑郁状态(SDS指数)等方面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忽略程度改善,Barthel指数增高,SDS指数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USN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忽略程度,降低抑郁指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钼靶CR摄影、高频超声及针吸细胞学在乳腺肿块术前检查的联合应用,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6例早期乳腺癌(病灶直径≤2.0cm)与术前钼靶CR摄影、高频超声及针吸细胞学联合检查进行对比,分别得出诊断符合率。结果:钼靶CR摄影、高频超声、针吸细胞学及三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83%、91%、98%。结论:对乳腺肿块患者进行术前联合检查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建立下肢骨骼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用此模型分析佩戴不同角度足底外侧垫后距下关节接触特征的变化。方法:利用逆向建模技术,将正常成人志愿者下肢三维CT数据,在Mimics 10.0、Geomagic Studio 6.0软件中对相关组织进行重建,并和ProE 5.0中设计出足底外侧垫的计算机模型导入Hyperwork 10.0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赋予材料属性,在ABAQUS 6.9中添加受力状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建立下肢骨骼及足部软组织三维有限元模型,共95 365个节点、246 238个单元。站立时距下关节的接触特征为后关节面的接触面积大于前中关节面,峰值应力集中在后关节面的前外侧部分,平均应力值(3.85±1.03)MPa。与0°模型比较4°、8°、12°和16°模型的前、中、后距下关节的接触面积都相应减小,前者|r|=0.964,P=0.008;后者|r|=0.978,P=0.002,均存在显著相关性。0°模型距下关节等效应力均值(3.07±1.14)MPa至(3.85±1.03)MPa,各区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0°模型相比,8°模型中前、中关节面等效应力均值显著减小(P0.05),同时后距下关节面的峰值应力显著增大(P0.05)。在12°模型中峰值应力会在此基础上急剧增大至(10.51±3.53)MPa,与8°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模型中虽然峰值应力略有增大,但与12°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佩戴足底外侧垫后获得的距下关节外翻是以距下后关节面应力集中为代价,选择8°倾斜角在提供适当外翻力矩同时不会造成载荷过度集中,临床上不应盲目增加倾斜角度,以免继发足踝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松针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松针药理作用研究的新概况。主要内容包括松针新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其化学物质基础,为松针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吗啡联合氯胺酮皮下自控镇痛(PCSA)治疗顽固性中、重度癌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和Ⅱ组各30例),Ⅰ组采用吗啡PCSA治疗,Ⅱ组采用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PCSA治疗,两组治疗后1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镇痛效果、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1h、24h、48h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Ⅱ组吗啡用量平均31.23mg明显少于Ⅰ组的56.43mg(χ^2=6.18,P〈0.05);Ⅱ组恶心呕吐4例(13.3%)、便秘2例(6.7%)、嗜睡2例(6.7%)、皮肤瘙痒0例(0.0),明显低于Ⅰ组的21例(70.0%)、18例(60.0%)、9例(30.0%)、8例(26.7%)(χ^2=8.96、5.63、3.32、8.67,均P〈0.05)。结论吗啡联合小剂量氯胺酮PCSA具有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适合治疗中、重度顽固性癌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鼻饲管插入长度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关系。方法将100例脑卒中需鼻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按常规方法(实测长度)插入即从发际到鼻尖长度+从鼻尖到剑突长度。观察组52例,按改良法插入,长度为实测长度-5cm。比较两组插管5d内应激性溃疡发病率。结果对照组应激性溃疡发病率为75%,观察组为25%(P〈0.01)。对照组病死率12%,观察组为3%(P〈0.01)。结论改良法插入鼻饲管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发病率及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